一、专业定位
本专业在汉语言及文学方面实施系统的知识与素养教育,致力于在传承我国文化、语言、文学的基础上,适应国家“新文科”建设需要,培养具有中外文化视野、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、既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文科人才。
本专业依托理工类高校在成熟的实用人才培养模式、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,致力于办出自身特色,为新闻出版、文化传播、教育教学、相关企事业单位等以语言文字为核心的职业岗位输送适应力强、高素质的人才。
二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,具有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字基础和较高的文学修养,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,具备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、文献典籍阅读能力、审美鉴评能力和运用汉语进行书面、口语表达的能力,能在党政机关及文化教育、传媒机构、对外交流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、宣传、新闻、文化传播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三、培养规格
(一)学制学分
1.学制:基本学制4年,学生修业年限为3—6年。
2.毕业学分:本专业要求修满156学分。学生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,修满规定的学分,符合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,准予毕业。
(二)素质要求
1.热爱祖国,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,掌握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。
2.具有良好的品德,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,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。
3.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及较高的审美品位。
4.了解国家关于语言文字、文学艺术和文化工作的方针、政策和法规。
5.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,具备主动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基本素质。
(三)知识要求
1.掌握语言知识、文字知识、中国文学史知识等专业知识。
2.了解历史学、哲学、艺术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、教育学、逻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。
3.掌握外语、计算机应用、数据库应用、文献检索等工具性知识。
4.了解本学科的前沿信息。
(四)能力要求
1.具有良好的阅读理解、口语表达、文字表达能力,能说会写,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。
2.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,具有感悟、辨析和探究语言文学现象的能力,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鉴赏、评价文学作品和相关文化现象。
3.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文献检索方法,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。
四、课程体系
本专业开设课程包括通识课(占比30.7%)、专业课(占比47.5%)、集中实践课(占比16%)、拓展课(占比6.4%)。
专业核心课程有:语言学概论、古代汉语、现代汉语、中国古代文学、中国现当代文学、外国文学、大学写作、文艺美学、西方文论等。
主要的专业实践课程有:专业认知实习、专业实习、读书报告、社会文化调查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论文等。
具体课程体系结构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如下:
(一)课程体系结构及学时学分比例表
课程类别 |
课程性质 |
学分 |
占总学分比例 |
理论学时 |
实践学时 |
|
通识课 |
公共基础课 |
必修 |
37 |
23.7% |
488 |
196 |
公共选修课 |
选修 |
10 |
6.4% |
160 |
160 |
|
合计 |
48 |
30.7% |
648 |
356 |
||
专业课 |
专业基础课 |
必修 |
28 |
17.9% |
406 |
42 |
专业核心课 |
必修 |
28 |
17.9% |
438 |
10 |
|
专业选修课 |
选修 |
18 |
11.5% |
192 |
96 |
|
合计 |
74 |
47.5% |
1036 |
148 |
||
集中实践课 |
必修 |
25 |
16% |
12 |
688 |
|
拓展课 |
选修 |
10 |
6.4% |
160 |
160 |
|
合计 |
35 |
22.4% |
1844 |
1044 |
(二)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
课程平台编号 |
课程名称 |
课程类别 |
开学学期 |
标准学时 |
考核方式 |
军事理论与训练 |
集中实践课 |
一 |
56 |
分散考试 |
|
专业认知实习 |
集中实践课 |
一 |
28 |
分散考试 |
|
读书报告 |
集中实践课 |
三 |
56 |
分散考试 |
|
社会文化考察 |
集中实践课 |
五 |
56 |
分散考试 |
|
专业实习 |
集中实践课 |
六 |
112 |
分散考试 |
|
毕业实习 |
集中实践课 |
八 |
112 |
分散考试 |
|
毕业设计(论文) |
集中实践课 |
八 |
280 |
分散考试 |
|
合计学时 |
700 |
五、师资队伍
本专业具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。目前配置的师资共24人,其中具有教授、正高职称的教师8人,占比33%;副高职称11人,占比46%;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,占比38%;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100%;36-55岁的教师20人,是师资队伍的核心力量。教师队伍的学历、职称、年龄等方面结构较为合理,未来将通过持续引进优秀师资,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。
六、教学条件
学校占地 1200多 亩,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000万元;各类实验、实训室 138个,其中本学院有多功能语言实验室6个、普通话测试站1个、校外实践基地6个,能够提供充足的实验实训平台。
图书馆纸质藏书 142.8 万册,电子图书 94.43 万种,中外期刊679 种,其中有关语言文学专业方面的图书资料2万多册,订阅相关专业杂志有50余种,有先进的图书网络自动检索、借阅系统,开通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(CNKI)等网络资源,能够满足师生教学与科研的需要。
七、其他亮点
1.本专业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,使学生在校即接触与学习相关职业工作技能,通过开设多种实用性强的选修课,如新闻采编、新闻摄影、网络新媒体、演讲与口才等,并开设考证类等拓展性课程,促进在校学习与未来就业的紧密衔接。
2.通过发挥教师各自的专业特长,同时聘请校外专家学者,开设丰富的学术文化讲座,开拓学生视野,促进学生人文综合素养的提升。
77779193永利 地址:7号综合楼419、424、427
电话:020-87478447 020-87477679